六十年代娱乐圈_分节阅读_433

囧囧婶Ctrl+D 收藏本站

陆蔓君望向众人:“我已经想到了办法,怎么保住这一条街。”

作者有话要说:  2001年,市建局成立,就没那么多矛盾了。在60年代末,很多程序还不完善

给你们科普一下市建局的程序:

??一个重建项目要推进,市建局需要经过居民咨询、政府立项、城规会审批、收购、收地、招标、 兴建以至落成多个程序。香港的补偿标准是按该房产 “同区七年楼龄”且面积相若单位的市价来进行的,这个价格的得出,由不少于七家独立的估价机构评估,全程由动迁户、地区代表监察。估出价格后,去掉最高和最低价,然后算出平均值,得出最终定价。除此之外业主还可获得一笔补助津贴。这个标准已相当于旧楼市价的2到3倍。

第154章 Loser重聚

陆蔓君以前看过一部港产电影,讲的是某一条老街的的故事,后来这一部电影在国际上拿奖,影响很大。因为这一部电影,这一条街保住了,逃过了拆迁的命运。而电影是她最拿手的东西,所以她就想将这条街的故事拍出来。她想让大家知道,这条街对他们的意义。这是他们这一群卑微如蝼蚁的老百姓们,对抗历史洪流时,发出的一点声音。

回到家里,街坊们听了这个计划,起初也是半信半疑的。姨父说:“这真的行?”

陆蔓君说:“管他行不行呢?总得去做吧,做了还有一点希望。不做,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。”她伸手扯下他们额头上的红布条,“我也坦白说,他们背后不简单的。到时起冲突了,伤着人怎么办?”

黄师奶大声说:“我们不怕!有本事拿支枪对我太阳穴!”

不少人纷纷附和。

陆蔓君说:“我知道。”她安抚着黄师奶:“用电影的方式,会比较有效果。你看,我们这一群人,吵吵嚷嚷,又能有什么影响?但是拍成电影后,多少人会看到这一部电影?有多少人会帮我们说话?”

黄师奶几个人都若有所思。

姨父说:“蔓君说得有道理。”

马老师说:“我也赞成这个说法。”

数学老师点头。

陈珂说:“是呀,钱罐子说得不错啊!就算最后真的拆了,也是留个念想嘛!”

马老师说:“但是拍电影要很多钱吧……”

黄师奶说:“要多少钱呀?”

陈珂说:“你那里够吗?最近那电影不是卖不成么?你还有钱吗?”

陆蔓君手上只有一百多万,要付不少人的工资,要还银行利息。如果全力投资拍这个电影,万一这个电影不好卖,以后大池前景很危险。但如果只投几万块来拍电影,那质量就会很差。她感觉,现在她陷入了跟霍荣亨同样的境地。如果她投少点钱,可能这个计划会失败。如果她投多了,大池撑不下去。而她在咖啡厅时,回答霍荣亨时,已经做出了选择。

“我有一百万左右。”一点零头用来付遣散费。她早就想过,做出这个决定后,大池可能会有不少人心灰意冷要离开。不少人要养家糊口,要挣一份前程,她很理解,他们没必要跟着她一起冒风险。

但哪怕是一百万,钱也还不够。

其他街坊纷纷声援:“我可以免费演呀!钱是真的没多少啦,都拿去交水费啦。”

“来我家拍!”

“我还有点钱!”

陈珂说:“我跟公司商量一下,看能不能提前预支一点钱。”他想了想,“还有Loser乐队重聚,开个筹款演唱会。就是不知道王岳会不会愿意……”毕竟这个不赚钱,还得花精力。

姨父姨妈几乎是齐声说:“我这儿也有钱!”

陆蔓君听着他们热情洋溢地商量着,七嘴八舌,说着怎么支持这个电影。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众志成城。她看着那一张张兴奋得通红的脸,像泡在温泉里,暖洋洋的。她受了感染似的跟着笑了。大家都好想保住这一条街啊,这是他们的集体回忆。

路灯照亮一地昏黄,梁超美盯着前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朱瑜,加快了脚步。她觉得朱瑜有点不对劲。她跟朱瑜在上环附近合租,最近发现朱瑜总是三更半夜出去。本来她想着这是朱瑜的私事,不方便多事,也没多问。谁知道刚才她加班完回家,正好就看见朱瑜穿得一身亮片衣服从楼上走下来。

大晚上,打扮成这样,去哪里?梁超美看见朱瑜抚弄了下头发,踩着高跟鞋就过了马路,朝着舞会那方向走去。梁超美想了想,还是跟了上去。

走了一段路,朱瑜没进舞会,在舞会门口左右张望了一会,就站着等。舞会门口人来人往,不少车夫载着人停下,偶尔还有汽车开过来。朱瑜就会仔仔细细看车牌,又直起身继续等。

梁超美心想,她在等谁啊?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